許舒嵐醫師 發布於 2021-05-27 07:41:11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由過敏引起的慢性、反覆發作、搔癢不已的皮膚發炎性疾病,常與基因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,病人常會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結膜炎、氣喘。病灶會隨著年齡不同而侵犯不同部位,嬰兒時期容易出現在頭面部,兒童期容易出現在四肢屈側部位如膝窩、肘窩等,成人期則好犯四肢伸側;嚴重者,病灶可遍佈全身。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,外觀會表現乾燥、脫屑、變黑、紋路變多。急性時,傷口會有滲出液,流湯流水,影響睡眠品質和情緒。

中醫怎麼看異位性皮膚炎
中醫認為此病主要是由先天稟賦不耐,後天脾胃不健,導致溼熱內生,復受風溼熱等外邪侵擾所致。在急性期通常是風溼熱三邪併至,引動體內溼熱蘊鬱肌膚,發病急而出現紅丘疹水泡。而慢性期多因病久傷血以致體虛生風生燥,使皮膚乾燥粗糙呈苔蘚狀。或是脾胃虛弱,導致水濕無法運化,致使病情反覆發作。因此中醫的治療原則可分為治標和治本,以止癢為治標,減敏並改善體質為治本。

日常生活與飲食注意
• 皮膚不宜過度清潔且要適當保養。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,洗完澡後要記得塗抹滋潤保濕的潤膚產品。
• 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藼類。一般人容易在睡覺時發作,會覺得特別的癢,甚至癢到無法入睡或半夜癢醒,所以家中若有此類病人,宜儘量減少接觸或使用毛毯、地毯、布沙發、布窗簾,可使用防塵藼的床墊套、被套、枕頭套,或改用杜邦棉材質的棉被、枕頭,減少與塵藼的接觸。
• 日常應儘量避免食用辛辣、油炸、燒烤之食品及冷飲冰品。有研究顯示這類食物含有不少過氧化物,容易誘發過敏反應;以中醫的觀點而言,因這類病人常屬濕熱或陰虛體質,故不宜多吃這類食物。
• 衣服應穿棉質布料,避免毛料、毛衣直接與皮膚接觸。
• 生活作息規律,避免熬夜或日夜顛倒。
• 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緊張或生活壓力。


【內容來源或主要科學文獻依據】醫師自行發表
【轉載本文請取得原作者同意】

上一篇:過敏性鼻炎
下一篇:乾眼症
分享這篇內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