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如何調養貧血?從心、肝、脾三種血虛體質談起
中醫如何調養貧血?從心、肝、脾三種血虛體質談起

貧血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,尤其女性在月經量多、飲食不均或長期壓力下,更容易出現頭暈、心悸、疲倦與氣色差的情形。 西醫以血紅素與紅血球數量判斷是否貧血,而中醫則將這類症狀歸為「血虛證」,認為與臟腑功能失調、氣血生化不足有關。 中醫強調「心主血、脾統血、肝藏血」,因此針對貧血的調理,會從心、肝、脾三臟的血虛體質入手,達到養血與補氣並行的效果。

保健養生・2025-10-07 06:44:53
中醫如何看巴金森氏症?
中醫如何看巴金森氏症?

巴金森氏症(Parkinson’s disease)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,患者多出現手抖、肌肉僵硬、動作遲緩等症狀。巴金森氏症雖屬慢性退化性疾病,但中醫可從「補虛扶正、活血通絡、養腦強筋」的角度出發,改善肌肉僵硬與顫抖,延緩神經退化速度。透過針藥並用與長期調理,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。

疾病解說・2025-10-07 05:03:45
中醫面相看健康
中醫面相看健康

中醫面相不只是算命,還能反映身體健康狀態。印堂發黑、額頭長痘、黑眼圈、鼻尖泛紅、臉頰泛紅或下巴冒痘,可能都和心、肝、脾胃、肺、腎的氣血運行有關。透過中醫望診觀察面色與膚況,可初步判斷失眠、壓力、內分泌或臟腑功能異常,提醒你及早調養。面相看健康,結合專業診斷,才能真正養生防病。

保健養生・2025-09-06 08:18:03
撳針療法:小小一針,悄悄調整你的健康節奏
撳針療法:小小一針,悄悄調整你的健康節奏

「撳針(皮內針)是一種專為怕針族設計的溫和療法,將微小針具輕刺入皮膚表層並以膠布固定,不會深入肌肉卻能長效刺激經絡。可日常活動、不影響作息,適合失眠、經痛、自律神經失調、肌肉痠痛調理,也常用於耳穴瘦身。由專業中醫師評估後貼敷,一般可持續 5–7 天,低刺激卻能溫和養生。」

保健養生・2025-09-02 08:22:53
「三伏貼」冬病趁熱治!
「三伏貼」冬病趁熱治!

什麼是「三伏貼」?來自我們中醫的古老智慧,它結合了中藥 + 穴位 + 天時三大秘笈,每年只在「三伏天」這段天氣最熱、陽氣最旺的時候登場(大約是農曆6~8月之間)。為什麼?因為這時敷貼,最能「冬病夏治」!「三伏天」又是什麼時候呢?三伏天分成三段: 1.    初伏:夏至後第三個庚日(114/7/20)2.    中伏:夏至後第四個庚日(114/7/30)3.    末伏:立秋後第一個庚日(114/8/09)

中醫中藥・2025-07-28 14:16:31
【暑假轉骨季開跑|讓孩子長得高、體質也更好!】
【暑假轉骨季開跑|讓孩子長得高、體質也更好!】

中醫如何看待「轉骨」?在中醫理論中,成長發育與「腎」的強弱密切相關。腎主骨、生髓,決定孩子的生長發育潛力。此外,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穀精微,是氣血生化的來源。因此,中醫轉骨強調「補腎健脾、疏肝理氣、調和氣血」。中醫認為轉骨的關鍵在於:腎氣充足:骨骼強健、身高發育良、脾胃運化良好:營養吸收充分、氣血調和:全身生理機能協調發展

保健養生・2025-07-28 14:03:56
「耳穴」身體縮影的地圖
「耳穴」身體縮影的地圖

耳穴療法就像在耳朵上按下「健康開關」,小動作,卻可能帶來大變化。用耳朵調身體,真的不是開玩笑!按壓技巧:1. 用乾淨指腹或棉花棒、按摩棒按壓 2. 按壓20-30次,按到局部溫熱感即可 3. 可諮詢醫師評估耳針療程,效果更佳更持續,是不想吃藥的另一種選擇

保健養生・2025-06-17 07:02:36
失眠還在數羊?先聽聽中醫說你為何失眠
失眠還在數羊?先聽聽中醫說你為何失眠

中醫將失眠大致分為虛實兩類:實證1. 肝鬱化火:性情急躁易怒,目赤,口乾口苦,大便秘結,治療可以龍膽瀉肝湯疏肝瀉熱,佐以安神為主。2. 痰熱內擾:痰多胸悶,頭重眩暈,噁逆噯氣,苔膩而黃,可以溫膽湯化痰清熱為主。

疾病解說・2025-05-25 05:02:50
中醫肥胖分型
中醫肥胖分型

中醫對於肥胖的分類大致有五種:1.脾虛痰濕:面部四肢易水腫、2. 陽虛水泛:易腰痠腿軟、3. 氣血兩虛:常面色蒼白、4. 肝鬱氣滯:容易煩悶易怒、5. 胃熱痰阻:多食易飢且口舌乾燥

保健養生・2025-05-05 06:26:06
換季濕疹好發?五件事要注意!!!
換季濕疹好發?五件事要注意!!!

當季節交替時,皮膚容易變得敏感,濕疹就特別容易找上門!你是不是也有紅、腫、癢、脫屑,甚至水泡的困擾呢?

保健養生・2025-04-09 12:56:57
更年期障礙 - 士林承新中醫診所
更年期障礙 - 士林承新中醫診所

保健養生・2024-08-13 11:25:13